查看原文
其他

人人看好的众筹出版平台"赞赏",为什么凉了?

安福双 文化产业评论 2019-06-30


2134期文化产业评论


曾经希望打造“人人都能赞赏成书”的图书出版众筹平台“赞赏”在2018年悄然倒闭,这个曾经为人们寄予厚望,期盼探寻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的众筹平台因为无法吸引头部畅销书,由此导致获客难;没有流量和用户,更难吸引头部作者来发起众筹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那么,人人看好的众筹出版平台为什么说凉就凉了?请看下文。


 

作者 安福双

来源 | 文化产业评论

编辑 | 李卓

 

正文共3483字 | 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


希望打造“人人都能赞赏成书”的图书出版众筹平台“赞赏”,在2018年无声无息的倒闭了。现在已无法打开网站,只能通过百度缓存看到之前的网站页面。




赞赏出版是中国唯一一个专注图书众筹垂直互联网众筹平台。和传统出版相比,赞赏的互联网众筹模式有很大的创新,重构了出版流程。只要有足够的读者粉丝支持,作者就有可能出书

 

这个大家一致看好的平台,为什么死亡了这背后有何商业逻辑?有哪些启示?哪些可以让其他人借鉴的经验教训?

 

赞赏的发展历程:起点辉煌终点落寞

 

“赞赏”坚持“人人都能赞赏成书”的初心,致力于探寻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,让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变得更容易,为作者、出版人及赞赏人创造新的价值。

 

“赞赏”的创始人是传统出版人王留全资深媒体人陈序。王留全从2005年到2014年任职于财经图书策划机构“蓝狮子出版”,一路升为总编辑。陈序,1992年起就从事新闻业,在美国《新闻周刊》(Newsweek)中文刊做过执行主编,随后任职中国移动手机报总编辑。

 

这两个创始人的履历都非常漂亮,有着资深的媒体和出版行业经历。“赞赏”平台上线不久,就拿到了知名风投IDG的900万元天使轮投资。靠着两人的深厚人脉,2015年7月网站一上线,就发布了40多个项目,签约的出版社超过20家,包括中信、机械工业、中国纺织等等,已经出版印刷成书有十多本。

 

2015年10月,全球知名科技作家凯文·凯利(K.K.)与几位好友一起创作的科幻漫画书《银带》(The Silver Cord)上线“赞赏”。这是“赞赏”平台的高光时刻。不过,2016年、2017年“赞赏”平台的交易额开始不断下滑,到了2018年2月,网站无法打开,项目宣告死亡。



通过“赞赏”平台出书,有三个步骤:我要出书—你来赞赏—我们出版通过社交平台团队发现或者个人自荐,在赞赏平台发布“我要出书”的信息,书稿信息分享到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朋友或者粉丝根据自我喜好与认同程度点“我来赞赏”来给予经济赞赏,累积达到最低成书成本额,而后经过出版社专业测评,进入“我帮出版”环节,达到出版水平,大约2-3个月实现平均1000册以上的图书出版发行。

 

这个运营模式理论上可以让作者、出版机构、赞赏人都获得益处,实现三赢。

 


作者:

 

1、可以通过“赞赏”争取出版,和出版人对等沟通;

 

2、可以筛选出铁杆粉丝——赞赏人,通过线上沙龙,建立自己的社群;

 

3、可以获取远大于传统图书出版的单本收益。

 

出版人:

 

1、可以在“赞赏”上发掘更多有价值的选题;

 

2、可以获得小众选题的出版费用支持,化解前期投入的不确定风险,使更多难以预判、可能夭折的选题得以出版。

 

赞赏人:

 

1、支持自己喜爱的内容赢得出版机会,相应获得作者回报的“赞赏订制版”图书;

 

2、通过“赞赏”提供的线上和线下服务,与作者建立更亲密关系,参与更丰富形式的交流。

 

不过,在实际运营中,很多问题浮现出来。

 

核心缺失:无法吸引头部畅销书

 

“赞赏”本质是一个内容出版平台。只有好内容才能吸引“赞赏人”来参与图书的投资,才能维持平台的良性运营。

 

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存在非常明显二八效应。根据开卷信息对地面书店销售监测数据显示,2014年,图书市场中销量排名前1%的图书,为整个市场贡献了43.73%的码洋,随后的2015年和2016年,畅销书的贡献都持续增加,2017年更是增加到了51.70%,超过了一半的市场码洋是由1%的畅销书所取得的。2018年1-6月份,头部1%的品种占销售码洋的比例达到52%,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,少部分的头部图书贡献了大部分的图书销量。

 


头部畅销书由头部作者产出,他们是吸引流量、获取利润的关键。而“赞赏”目前出版的图书无一畅销书,都是面向长尾市场的小众图书,销量非常少。




根据网上公开信息,笔者统计了赞赏平台的15本图书众筹情况。15个作者中,只有凯文·凯利(K.K.)可以算作是头部作者,但是其作品《银带》(The Silver Cord)是一本新书,并非畅销书。《银带》在赞赏平台上仅获得949人赞赏,募集资金31万。对于凯文·凯利来说,31万不过是一两次演讲的收入,实在不足一提。

 

除了经济激励,和传统出版社相比,赞赏可以为作者提供哪些支持呢?

 

赞赏自有微信公众号推文;在赞赏的友情自媒体中选择与项目匹配的账号做推广;与项目匹配的其他媒体渠道和线下活动

 

赞赏平台刚成立,粉丝和影响力非常有限,所以这些支持也是微乎其微,没有什么吸引力。

 

至于赞赏平台宣传的帮助作者“筛选出铁杆粉丝”,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,一本书的平均赞赏人只有247人。显然这对于作者来说意义不大。

 

另外,作者还需要在众筹平台上发布项目,准备资料书名、封面、关于书的故事、关于作者的故事,还要考虑如何设置筹款金额、设计众筹回报方案。项目上线后,作者还要在自己的微信、微博等关系圈进行宣传。

 

因此,赞赏平台降低了图书出版的显性门槛,但需要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抬高了隐性门槛。

 

对于作者来说,这样一算账,并没有太多好处。尤其对于可以享受出版社完善服务的头部作者来说,和出版社直接合作明显优于赞赏平台。

 

流量困境:高昂的获客成本和高流失率

 

“赞赏”有网站、公众号和App。2017年4月,众筹累计金额401万,平均每个人赞赏金额是351元,由此可以推算“赞赏”的总用户量是401万/351元=1.1万。“赞赏”App在应用宝的下载量是1.1万次。两者比较吻合。

 


从2014年App上线到2018年关闭,“赞赏”用4年时间仅仅获得了1万付费用户。可见用户获取之难。


更可怕的是高昂的获客成本。

 

2015年,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7.9亿人,人口红利消失从这一年开始,新增用户几乎停滞,所有的网站、App都在抢存量用户,然后每年的流量价格都不断创新高。

 

目前,在百度上投放竞价广告,按照每次点击成本1元,每100个点击可以带来1个来电咨询,每10个来电咨询转化1个用户,如此一来,单个获客成本高达1000元。手机App的获客成本(下载安装)一般在20元-200元之间。新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,则获客成本为200元到500元左右。据媒体报道,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取一个有效投资客户,成本均值在1500元。

 

因此,“赞赏”付费用户获取成本很可能达到300元左右。

 

更糟糕的是,“赞赏”平台的产品品类单一,可选择范围非常有限,并且个性化突出,这就导致用户的复购率会很低,流失率很高。有谁会像逛淘宝一样天天去登录“赞赏”网站?

 

这就意味着“赞赏”不仅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来获取用户,还需要不停的付出这些成本。

 

客单价有限,而获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,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生意。

 

财务分析:盈利很难

 

赞赏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收取交易佣金。使用赞赏出版服务的作品,出版后赞赏收取全部预售金额的10%做为服务费。

 

按照网站公布的成交数据,测算一下赞赏平台的收入情况:

 


最开始的时候,赞赏平台一年收入有几十万,后面是逐年递减,2017年仅有几万收入。从成立到倒闭,赞赏平台一共收入40万。


显然,这连一个程序员的工资都无法覆盖,更不用说房租、网站和App开发、运营推广等其他费用了。

 

赞赏平台倒闭的直接原因,很有可能就是天使融资的钱烧完了,后续又没有新一轮的融资。

 

结语:打死也不做图书众筹平台了

 

赞赏平台无法吸引头部畅销书,由此导致获客难;没有流量和用户,更难吸引头部作者来发起众筹。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另外,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抽取十分之一的服务费,相对于平台巨大的运用成本,光靠服务费是很难实现自我造血的,盈利遥遥无期。

 

可以说,赞赏的倒闭不是公司的问题,而是众筹出版这个赛道的问题。独立的众筹出版平台受限于客单价低、获客成本高、复购率低、产品非标准化、用户量小等制约因素,不是一个好生意。图书众筹只有作为综合众筹平台的品类之一,才能生存。通过图书众筹来吸引流量和用户,综合众筹平台然后通过其他高客单价高毛利的品类来获利,这才是可行之道。

 



//主题阅读//


//推荐阅读//



还可以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微店上单独购买笔记本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